说到菜品智能营销,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了一个“吃货数据分析师”了。现在啊,不管去哪家餐馆,点餐的方式都变得越来越“高科技”。你看,很多店铺现在都在用一些智能化的手段,来分析我们的口味、习惯,甚至是上班忙碌时的“无聊感”,然后自动推荐你吃啥。说实话,这种精准推荐的背后,不就是咱们这些消费者的每一个小动作、每一次点餐,甚至每次滑动菜单,都被记录下来了吗?
前几天我去了一家新开的餐厅,没想到一坐下,菜单就直接跳出了几个我常点的菜——简直就像知道我心里想吃什么似的。那时候我才意识到,智能营销真的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通过一大堆“数据分析”得来的。我心想,哇,这么快就识破我爱吃辣的这个弱点,科技真是太牛了。不过,也没觉得特别奇怪,因为现在几乎每个餐饮店都在搞这种个性化推荐,不只是菜品,连服务员推荐的饮品,都和我平时的选择有点像了。
再说了,这种菜品智能营销,其实也是有点“狡猾”的。比如那种根据你的用餐历史,给你推一些新品,或者突然提醒你“这个套餐你错过了上次的优惠”,不就是在“吃”我们过去的消费习惯吗?我曾经有一次,被一个精准推送的新品套餐“诱惑”得不行,想都没想就点了,最后吃完才发现,其实那道菜我根本不喜欢,完全是它的算法给我“量身定做”的一餐。也怪我自己,最后还是很满足的吃完了,哈哈。
还有就是那些看起来简单的外卖平台,其实早就开始用智能算法给你精准推送了。你是不是经常看着平台首页,点了一个你常点的店铺,结果它会把附近的类似餐厅也一股脑儿推送给你。哎呀,别说,这种“悄悄地”影响消费者选择的策略也挺厉害的。它们甚至能通过你什么时候最喜欢点外卖、什么时候“空虚寂寞冷”时就打开平台,分析出你在某些时段的消费欲望。
不过,说实话,这种智能营销的背后,多少有点让人有些不舒服。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餐馆,推荐一些“定制化”菜品,心里总会有个声音在想:“我这么容易被你猜到,真的是不是有点‘透支’我的隐私了?”其实,咱们是消费者,但也是被“调戏”的对象,心情有时挺复杂的。
但话说回来,菜品智能营销的确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,体验到了某种便利。那些吃饭时不用思考的推送,虽然有点让人“被动”,但也确实节省了我挑菜的时间。现在,一到吃饭时间,点个餐根本不需要多想,智能营销就帮我解决了选择困难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