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在想,为什么吃得好像越来越复杂了?以前随便吃点东西就能过日子,现在反而觉得,每一顿饭都得思考一下,究竟能不能被称作是“智慧饮食规划”呢?这种感觉,应该很多人都有吧。就拿我自己来说吧,几年前去超市买菜,基本上是看到什么买什么,回家随便做做,吃得也还挺开心的。可是现在,每次去超市,逛了好久,放下手中的罐头,拿起新鲜的食材,一边看标签一边心里盘算:这个含糖高不高?这个是不是富含Omega-3脂肪酸?好像每一样食材,都得“审查”一遍。
说到这个“智慧饮食规划”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就是“吃得健康”而已。嗯,对的,没错,但其实并不仅仅是把青菜和水果塞进肚子就好了,关键是要“合适”。我最近发现,原来每个人的饮食需求都不一样,某些人可能一天三顿全是素菜,就能活得比谁都轻松;而我呢,白天能吃点水果、蔬菜,晚上却想要吃点肉,不然觉得整个人没劲儿。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因人而异”吗?
然后说到卡路里,我有个朋友特别注重卡路里的控制,一天三餐都要仔细计算,好像变成了一种强迫症。但她却能保持一个特别健康的体态,自己还挺自豪的,说是有了这种“智慧饮食规划”,不但能吃得饱,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脂肪堆积。可每次她给我讲她的菜单时,我都觉得好复杂,比如早餐得吃某个低糖低卡的酸奶,午餐得是有机的鸡胸肉配小米饭,晚上得吃清淡的蒸菜……我一听就头大,自己想,算了,我还是老老实实吃点米饭吧。
你知道吗,其实有时候也不是说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。像我这两天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,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,聊得很开心,突然间有个朋友说:“你们知道吗,吃这锅底的汤有点重,可能会对胃不好,不如选择这个清汤锅?”大家一顿沉默,后来大家都开始讨论“清汤锅”的健康问题,真的是没想到,火锅都能有这么多学问。我才发现,原来这种看似简单的“吃什么”背后,还藏着很多智慧和选择。
我有时也在想,智慧饮食规划,真的是适合每个人的吗?还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套?比如我觉得可能有些人不太需要过分焦虑卡路里,还是吃得开心最重要吧。生活本来就已经够忙碌了,如果还要在每一餐前后考虑那么多,也许反而让人觉得累。
不过话说回来,身边有些人一看就是“吃得健康”的那一派,什么有机的、无糖的,吃起来感觉不像在吃东西,而是在为身体做投资。我自己吧,觉得能吃饱就好,但偶尔也会想,如果自己能每天都吃得有点智慧,那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一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