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话题一直在我脑袋里转,虚拟食品风味,这东西你可能没怎么留意过,但现在说出来,感觉整个食品行业都快要变天了。你知道,现在不光是吃的是真的,连味道也可以是虚拟的。先别急着笑,这个概念我也是最近才听懂的。
有一天朋友跟我分享她在一款虚拟现实游戏里,吃了个数字汉堡。她说,那汉堡看起来超级真实,甚至连咬一口的感觉都差不多,结果她还真觉得有点“咸”,就这么奇怪,明明什么也没吃。但这感觉咋就让人觉得怪怪的呢?明明只是个虚拟的东西,可是嘴里竟然有了咸味。后来才知道,这些虚拟食品风味的背后,有一堆科学和技术,简直像是黑科技。
其实,这种风味是通过特殊的感官刺激实现的。比方说,通过虚拟现实设备,或者更复杂的设备,像是那些能刺激你味觉的仪器,能给你一种“有味道”的错觉。其实,咸不咸,甜不甜,你没真正吃东西,但大脑好像自动就给你配上了那个味道,超级神奇。就像你坐在游戏里,拿着虚拟的冰淇淋,虽然啥也没吃,但你还是能感受到一丝凉意,甚至是甜腻腻的感觉。
说真的,我一开始也是难以理解的。你看,虚拟食品,听上去像是个科幻小说里的情节。吃得明明是空气,怎么还会有味道?但细想想,现在哪个时代不是被各种虚拟体验填满的?无论是游戏、电影还是那些VR设备,已经让我们感知到很多超现实的东西了。虚拟食品风味也是这个方向的一部分,只不过它突破了味觉这个感官,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体验。
我觉得,这种东西虽然现在还是蛮新的,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普遍。想象一下,不出门就能体验不同地方的地道小吃,或者是吃着虚拟大餐,在屏幕前随便划拉几下就能吃到“外面的世界”。这就像你随时在自己家里,躺在床上都能“吃”到东京的寿司,巴黎的马卡龙,甚至是纽约的热狗。
不过呢,尽管这个概念听起来挺好玩的,但它也让我有点矛盾。毕竟,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味道,还是一种情感上的享受,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吃饭,或者和家人围坐在桌子旁,吃的每一口都带着温度和意义。如果未来一切都变成虚拟的,是不是会少了点什么?虚拟食品风味能带给你味觉的体验,但它真的能代替那些真实的、带着情感的食物吗?有点悬。
虚拟食品风味这个东西,听上去挺前卫,可能未来我们会在更多场景下遇到它。不知道是不是好事,不过确实让人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