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试了个挺有意思的东西——菜品AI虚拟试吃。说实话,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,我还挺怀疑的。怎么可能,AI能“吃”东西吗?难道是通过屏幕“嗅”味,还是通过什么神奇的传感器,让我在家里也能尝到菜的味道?完全搞不懂!但好奇心驱使我试了试,结果…呃,简直是另一种“黑科技”。
记得第一次体验的时候,我是在一个食堂APP里看见的,觉得挺新奇的,就点了进去。原来所谓的虚拟试吃,其实是通过AI模拟了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,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描述、视频和图片呈现出来,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最开始的时候,我有点小失望,心想着,怎么感觉像看菜单一样,啥也没尝到。结果没多久,AI就开始给我分析了——这道菜的口感是嫩滑的,搭配上特制的调味料会有微微的甜味,加点辣的配料会让整体更有层次感。那一瞬间,我才意识到,原来AI通过数据能给你一些超级真实的味觉反馈。
有一回,我特地选了一道自己特别喜欢的麻辣香锅,结果虚拟试吃的AI告诉我,这道菜如果加入更多的五香粉和干辣椒,口感会更丰富。居然连这种微妙的差别都能提前告诉我?说实话,我有点震惊了,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“美食预测师”一样,完全能根据我的喜好做出推荐。然后,我就去那家餐厅点了这道菜,结果真的挺符合AI给的建议,味道果然更好!简直是我自己的“口味定制”版。
不过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尴尬,就是AI给的描述有时候挺“官方”的,感觉不像是跟人聊,而是像在看一篇很严肃的菜谱。比如说那次推荐的酸菜鱼,AI就说它的酸味会有层次感,可是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“吃着吃着就觉得很麻”那种感觉,虽然味道不差,但AI给的“口感分析”好像还没有我自己吃出来的那么精准。所以,我觉得有时候虚拟试吃就像是朋友给你的推荐一样,虽然听起来很靠谱,但真的去尝了,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。
这种虚拟试吃的体验还是挺有意思的。对我这种有点“懒癌”的人来说,提前知道某道菜大概是什么味道,倒是省了不少时间。虽然有时候不完全准确,但也算是个小小的美食尝试吧。也许,未来我能直接通过AI预知吃什么菜比较合适,简直是吃货必备工具,谁知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