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注重看食品的营养标签了,尤其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,看到一堆包装盒,感觉都差不多。以前都没怎么在意那些乱七八糟的数字和文字,买东西也就是看价格、看口味,根本不管那些所谓的“卡路里”、“糖分”啥的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吃一包零食的时候,看到上面写着每100克含有50克糖,瞬间心里一紧,那时候才突然意识到,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糖。
说实话,最开始我还真是不懂营养标签的意思。什么“热量”、“蛋白质”、“碳水化合物”,这些词听起来都很高大上,但实际意思有时候根本搞不清楚。我就记得自己曾经看一个包装袋上的热量,上面写着每份含100卡,这不就等于我们经常说的“卡路里”嘛。可是“卡路里”到底是什么,吃了多少算多,多少又算少,我都不清楚。后来我才意识到,“热量”其实是你身体获取能量的来源,可是如果吃得太多,身体就会积累脂肪,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说自己长胖了。那时候我才开始认真对待营养标签上的热量数据。
还有一次,我在买饼干的时候看到上面写着“低糖”,心里想着:这饼干好像挺健康的,买来吃了不会太胖吧?结果一翻背面,看到糖分这一栏直接写着“每100克含有25克糖”,我就愣了。低糖?那不是正常的饼干糖分比这个还高嘛?!仔细一看,原来是包装上写的“低糖”是相对一些高糖的产品,而不是绝对的低糖,差点就被骗了。所以,光看广告语什么的,真的不能全信。
然后,说到蛋白质,我其实一直对它不太感冒。直到有次去健身房的时候,教练说,蛋白质对恢复很重要,尤其是运动后,缺蛋白质可能会导致肌肉流失。后来我才知道,蛋白质其实是修复和增长肌肉的关键成分,越来越多的零食也开始打出“高蛋白”的广告。比如我有时候吃的那些所谓“高蛋白”饼干,背后看一下,确实写了不少蛋白质含量,虽然吃起来口感有点干,但至少有点“益处”,也算是心安理得。
说到这里,我不得不提一个经常让我困惑的点——碳水化合物。我记得有一次买了一袋号称“低碳水”的薯片,结果看标签上碳水化合物也没少多少。后来我才明白,低碳水并不等于零碳水,它只是比普通的薯片要少一点,根本不是那么神奇。然后,膳食纤维就更让我觉得困惑了。膳食纤维对肠道好,那就多吃点吧!但我真的很难理解它和其他成分的比例,尤其是在很多加工食品中,这个成分到底值不值得我特意留意呢?
我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,大概会先扫一眼营养标签,特别是那些我已经知道对我健康有影响的部分,比如热量和糖分,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要不要拿。其实,虽然这些标签有点烦,但我现在慢慢也习惯了,至少能避免一些让我后悔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