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食品安全,我真的是有点头大,尤其是最近这种新闻层出不穷。记得前段时间我还看见一篇报道,说有一些地方的超市竟然把过期的食品重新贴标签再卖出去,真是让人怀疑人生。更别提那些各种“假冒伪劣”食品了,唉,反正现在每次吃东西,我都得想三遍,是真的安全吗?
上次去朋友家吃饭,聊到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,他就说,万一发生什么事情,大家都应该怎么应对。这话题还挺有意思的,毕竟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单单是因为有问题的食品进入市场,更是因为出现问题之后的应急处理了。比如有时候某个品牌的食物出了事,要么是因为发现了有害物质,要么是因为有食品污染。这时候,官方、商家、消费者该怎么应对呢?很多人可能会觉得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,但其实不管你愿不愿意,都会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我记得前一阵子有一个食品厂被曝光了,里面的加工环境简直令人毛骨悚然,谁敢想象那种地方生产的东西会进到我们的餐桌上?真的是吓得我在外面吃饭都开始翻来覆去看菜单,生怕点错了,结果一顿饭都没吃爽。然后想到这些商家的应急响应,实话说,这方面真的有时候让人觉得太“慢热”了。有些品牌的危机处理完全是“鸵鸟心态”,出事了反而藏着掖着,直到事情越闹越大,才开始做出一点补救。你看看那种拖延、推脱,真的是急得我都想自己来做应急响应了——赶紧停止销售,立马召回,信息透明点,好不好?
说到这些,你不得不佩服一些商家,反应倒是挺迅速的。比如有时候一旦发现食品问题,他们就会立刻发布公告,诚恳道歉,甚至主动进行召回。这才叫应急响应,不是把事情藏着掖着不说,等问题爆发了再来补救。其实,消费者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明确的回应。那种既不回避,又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,是不是比那些怕丢面子、硬掩盖的态度要强太多?
不过有时候也得说,很多时候咱们这些消费者也是缺乏信息的,最怕就是什么都不知道,等问题发生了,已经晚了。就像前阵子我听说过一个小小的食品事件,好像就是消费者对某个商家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,结果新闻一爆,整个事件的升级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。所以,我们每个人还是要提高警觉,多了解自己吃的东西,不光是口味合适,更多的是安全过关。标签、生产日期这些基本的常识,真的不能马虎。
说到这里,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,家里的人总爱嘱咐我“吃东西要看清楚,不要贪便宜。”现在想想,这不也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基本要求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