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,其实我一开始也没太在意。反正吃啥不都得看质量?不过,后来我才意识到,这种东西真的很重要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。
你有没有想过,现在很多食品的来源、质量,我们基本上都不知道。就拿超市里的蔬菜水果来说,买的时候看着挺新鲜,结果也就吃了两天,居然就开始发黄、腐烂。想想是不是感觉不对?有时候就会怀疑,这些东西是不是用了什么化学物质?或者哪里出了问题?如果有个系统可以追踪这些蔬菜的生长过程,能告诉我这根胡萝卜到底是从哪里来的,种了多久,有没有喷过农药,至少可以让我更放心一点吧。就算我不太懂那一堆数字,但至少有个记录,不是吗?
说起来,像这种信息化管理其实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。比如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数据、物联网,将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记录下来。简而言之,就是有个系统,像是“食品身份证”,吃啥都能查清楚。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科幻?但是真的有人开始做了。就拿那些外卖平台来说,现在很多餐厅在送餐的时候会给你发一个追踪码,查一下餐食制作过程,甚至是原材料的来源。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,但慢慢地,信息化在这个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了。
再比如,一些智能冰箱,它能自动识别你冰箱里的食物有没有过期,甚至根据你家里现有的食材推荐菜谱,这样的智慧生活,看似离我们很远,其实也并不遥远。你想,很多智能设备都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了。冰箱、厨房的各种小家电,其实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、更健康。只要它们能互联互通,吃的每一口都能知道到底是怎么来的,那岂不是很棒?
当然,问题也有,信息安全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部分。如果这些食品信息都暴露出来,岂不是变成了商家之间的信息战?不管怎么说,信息化带来的安全感,至少是比以前“靠感觉”强太多了。你想,过去哪有那么多“黑心商贩”的问题,信息化慢慢形成的透明度,能大大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,虽然不能完全消除,但至少能让我们吃得更安心。
所以,食品安全的信息化建设,虽然目前看起来还很“遥远”,但实际上它就潜伏在我们的生活里,慢慢渗透着。也许哪天,当我们打开一个APP,查找今天买的苹果时,会直接显示它的生产地、使用的农药种类,还有各个环节的检测结果,这样的未来,不是完全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