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一直在想,咱们身边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其实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很多东西,尤其是在农村。以前,总觉得“数字化”是跟大城市、跟高科技有关的事,跟农田没啥关系。可是慢慢发现,这个东西已经渗透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了,说白了,咱们的农民朋友也开始变得像高科技“达人”一样,指尖一滑,数据就能帮助他们做决策。
举个例子,我有个亲戚在农村种地,之前每次下地之前都得看天气预报,听老一辈说,“今晚有雨”,然后根据这种“靠天吃饭”的方式去安排工作。结果有时候天气预报不准,差点损失不少。今年开始,他们用的一个农业数字平台,不仅能精准预报天气,还能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控土壤湿度、温度,甚至还能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。你知道吗?有一次他说,他就通过手机APP看到田里某块地方水分偏低,立马调节了灌溉系统,结果这块地的作物比旁边的长得好。
还有个事,我曾经也觉得“农业数字化”好像离我很远。那种云计算、大数据,听起来好像和耕种没啥直接关系。可是,当我听到一些大农业公司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提高产量时,突然觉得这种“未来感”真的是悄悄来到了田间地头。像那些使用无人机播种、智能化灌溉的农民,真是越来越像现代化的农场主。其实这些数字基础设施,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,帮助他们省钱省力,还能提高效率。
你看,现在的农业数字化不止是土壤、气候、作物的数据,还包括市场动态,甚至是供应链管理。以前年轻人都嫌农村没啥机会,结果现在很多人也开始通过这些数字平台找到了新的路子。甚至一些地方,大数据可以帮助农民预测作物价格,提前卖出,避免亏本。看着这些变化,我就觉得,原来数字化的农业,远远不止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抽象和“高冷”。
当然,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能迅速适应这些新技术,也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农业所有的问题,但说真的,随着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,未来的农业可能会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,咱们可能会越来越难区分“传统农民”和“高科技农民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