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高频食材采购,我真是觉得自己一边买一边像是在跟这些食材谈一场“恋爱”似的,永远都少点什么,总有些小细节被忽略。每次一进超市,马上就被那些水果蔬菜的颜色吸引,然后就开始“纠结”该买点什么。尤其是像洋葱、土豆这种,简直是万能的食材,不管做什么菜都能用,价格也不贵,手里提一大袋,心里还挺有安全感。
但是,你说这些食材的保质期,真的是个问题。洋葱买回来一段时间,它就开始长芽了,感觉每次都在给它们“过期的时间”在和自己斗智斗勇。然后就得想着怎么巧妙地把这些食材利用掉,免得浪费。哎,我每次都想,“土豆煮熟了直接炒,洋葱炒肉也行,反正不难。”但当真到要做的时候,发现自己没想到的细节还是会漏掉。
还有鸡蛋,这个就更麻烦了,每周基本都得买一盒,两天就得补充一盒。你知道,买鸡蛋不敢贪便宜,总担心质量不行,尤其是那种一堆人都买的特价蛋,哎,买回家时,心里总是有点忐忑。每次打蛋的时候,都担心会不会是坏掉的哪个?要是丢掉一个,心里又痛又可惜,毕竟那也是钱。
不过,最头痛的其实是绿叶菜,比如菠菜、生菜什么的。买回来,如果不赶紧吃掉,它就会快速蔫掉,感觉自己好像成了这菜的“保姆”,每次做饭都得想一想,今天得赶紧吃掉这些容易坏的菜。每次掂量一下,反正就是“量不多不行,量多了又怕浪费”。你知道吗,有时候买回家,就放到冰箱一两天,等下次做饭时又得看它们的样子,心里默默念着:“快点,快点用掉,不然就得丢掉!”
其实,我觉得高频食材采购的意义不在于省钱,更多是省事吧。每周买了这些常见的食材,不用每次都上超市,省去一大堆决策的时间,最重要的是,自己总觉得冰箱里有“熟悉”的食材在撑场面。至于偶尔,买点贵的、特别的食材,就感觉是给生活加点色彩,其他的就是那些一周一循环的小事,反正都习惯了。
所以你看,不管做饭还是购物,真的是一件“跟自己较劲”的事儿。像那些蔬菜、鸡蛋,它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在菜单的“重点”里,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配角。如果有一天我能不再为它们烦恼,估计就是生活的另一个转折点了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