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在想,都市农业真的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啊。说到这个,其实我之前对农业的印象就是那种广阔的田地,远远望过去一片金黄或者绿色的农田,根本想象不到它跟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。可最近看了几场围绕都市农业的活动,发现这东西真的是越来越流行了,而且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你知道吗,很多人现在都开始在自己家里养菜了。我有个朋友住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里,前段时间她就跟我说她在阳台上种了点菜,什么生菜啊、香菜啊,还有小番茄。说真的,我一开始不信,觉得她就是那种买菜回来摆个盆栽的那种人,结果她发给我照片,我差点没认出来。那些菜长得可真是挺好看的,看着就让人觉得新鲜。她还特别高兴地告诉我,她的都市农业小项目解决了她一大部分的蔬菜需求,尤其是那些绿叶菜,吃了也放心,毕竟现在很多外面买的蔬菜都是打了农药的。
我以前完全没想过这种事,觉得在城市里搞农业就像是天方夜谭。但是,后来在一个活动上听到一个讲者说,都市农业的意义不仅仅是“种菜”,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环保、减少碳排放。听完我才恍然大悟。确实,市区空气污染严重,交通又那么拥堵,能自己种点有机蔬菜,少买一点从远方运输过来的“外来品”,好像真的能为环境做点贡献。
不过说实话,自己动手种菜那种体验,也未必每个人都能接受。对吧,你得每天浇水、松土、除虫,搞得好像你自己也成了一个小农场主。不过,我觉得这其实还挺治愈的,尤其是当你在忙碌了一天后,站在阳台上看到你种的菜长得挺好,不由得心情就好了。就像那个活动里说的,都市农业其实也有一部分是让人重新和自然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。
当然,这种事情也不适合每个人。我那个住高楼的朋友,她还可以在阳台上搞点小菜园,要是住在密集的老公房里,我估计连个阳台都没有。那时候我就开始想,是不是未来的城市里,可以有更多的共享农场或者社区菜园,大家轮流种,轮流收,互相交换一下。这样既能让城市里的绿地多一点,也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点自然的气息。
反正现在看起来,都市农业不仅是个时髦的概念,更像是一种回归生活本质的趋势。我们或许再也不会只知道超市里的一堆塑料袋,能看到从土里冒出来的真正蔬菜,那种成就感,嗯,我觉得蛮有意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