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食品的新鲜度,真的没啥统一标准,大家都是凭感觉来。记得有一次,我买了一些草莓,回家一看,颜色好像有点偏淡,感觉不像刚采摘出来的那种鲜艳红。再加上顶端那儿有点发软,摸起来像是过了几天的样子。结果还真没错,吃了几颗,口感就很一般,酸得要命。那时候我就在想,草莓到底该怎么判断新鲜呢?
其实嘛,气味也能说明很多问题。比如水果类的,特别是像苹果、香蕉那些,没了香气或者香味不对劲的时候,肯定不新鲜了。香蕉皮黑了,也不只是外表问题,里面的果肉也会变得软乎乎的,吃起来像是发酵了,咬上一口还带点苦味,真让人心情都不好。那种味道就是告诉你,“嘿,我已经老了!”
当然,颜色也挺重要。拿番茄来说吧,真心觉得番茄这个东西,颜色越红越新鲜,但也有个例外,就是如果买的番茄皮上有点小裂纹,里面可能会变软,那时候还敢吃吗?而且,我发现市面上的很多西红柿,虽然表面光鲜,但其实一切都只是为了好看,里面有时候完全是空的,甚至有种发霉的味道。哎,真的是让人想放弃蔬菜了。
再说说那些易腐的食材,比如 肉类。我有次去超市买猪肉,看到一个卖得很快的摊位,肉切得厚厚的。那时候我就纳闷,为什么这个肉看起来那么“滑”,不是一般的肉应该有点粗糙感嘛?没错,那肉确实不是特别新鲜,摸上去有点油腻,吃的时候差点把我呛到。
然后说到过期日期,有时候也不能完全信任包装上的标示。我有时候就觉得这个所谓的“最佳食用期”是不是太主观了?因为有些东西,明明还没有到日期,但我一看那表面,居然有点发黄,像是干枯了那样,看着就不对劲。倒是有些食材虽然过了日期,但外表挺正常,吃上一口还很新鲜,我就开始怀疑,这日期标得是不是太保守了。
新鲜度判断真的是靠多方面的感官,摸、闻、看,甚至还得考虑存放的环境和保存时间。就像那次我买的牛奶,明明还是在保质期内,但一打开瓶盖,闻到的味道就有点不对。就算理论上它还没过期,还是不敢喝,还是得看自己当下的感觉吧。
有时候,真的没啥固定的标准,做饭的时候还是得多用心,偶尔也得忍个小失误,不然还真吃不出食物的真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