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天又拿到家庭生鲜的账单了,真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。这几天正好赶上促销,想着“今天买点新鲜的蔬菜水果,给家里补补营养”,结果一结账才发现,自己被“坑”了。你说,这些东西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负担,怎么说呢?生鲜本来就是一门学问,但有时候就是不好控制。
比如说,买点西红柿,想着做个简单的炒蛋,结果这个看起来也不算大的西红柿,居然要我花十几块钱!然后就是牛奶,家里两个孩子喝,基本上得每周买个两三次。好像在超市看了又看,总觉得便宜的那些品牌质量不行,买贵一点的,又总感觉“哎呀,喝了这么多,怎么也得吃点好的吧”。一看那个账单,天哪,光是乳制品部分就占了大头,感觉自己每次都像在养着一个小牛群。
还有水果,那简直是每个月的隐形支出。每次看着那几颗苹果,觉得应该对身体好,结果一买一大袋,孩子们又不怎么吃,放着放着就变软了,吃都不吃,扔掉又舍不得。说起来,水果这玩意儿,真的是买来就开始担心能不能吃得完。上次买了个橙子,我想着孩子们肯定喜欢,结果偏偏每次他们都挑着不吃,最后变成了我和老公的负担。最后结账的时候,我心里就在想:这是买水果还是买担忧?
不过,说实话,每次从生鲜店出来,我都觉得新鲜这事儿好像就能让一切值回票价。虽然贵,但还是会忍不住买。试想一下,回家做顿新鲜的炒菜,碗里有些彩椒、蘑菇,这不仅好吃,吃起来也挺养眼的。那些菜和水果的颜色,搭配得像画一样,吃一口都觉得生活在某种小小的幸福泡泡里。
可是,最后每次都觉得,哎,还是得控制点预算才行。真不知道是我太不擅长理财,还是说现在的生鲜价格就是这么“离谱”。感觉每次都像在和价格赛跑,跑得很累,可每个月的账单又总是在默默提醒你——这不是个小数目啊。